|
新型润滑表面——光照生电,还能精准“操控”液滴!发表时间:2022-07-14 17:26 常言道:“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那么,水往高处走的画面你见过吗? 近期,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生物医学与健康工程研究所杜学敏团队联合香港城市大学王钻开团队,基于智能高分子材料开发了一种通过光照就能产生电,并进一步精准操控液滴的的润滑表面(light-induced charged slippery surface,LICS)。 这种新型润滑表面在凝血检测、原位细胞刺激与细胞响应监测等生物医学领域展示了广泛的应用潜力。相关成果发表于《科学进展》(Science Advances)期刊。 杜学敏、王钻开为论文共同通讯作者,深圳先进院博士后王芳、刘美金为论文共同第一作者。中国科技大学与南京大学多位老师为该工作提供了帮助。 光照生电,实现液滴精准操控 在自然界中, 猪笼草有着光滑的叶子表面,其内壁会分泌一层润滑物,由于笼身长期处于倾斜和竖直状态,当猎物靠近时会滑落至笼中,沦为猪笼草的盘中餐。 在猪笼草润滑的叶子表面上,水滴受到重力往下流。那么,能否在润滑表面做到水滴往上走呢? “覆盖在固体表面的润滑层,往往会屏蔽掉固体表面的结构与功能特性,如表面结构梯度或电荷梯度等,使得通过表面梯度或外场操控液滴变得困难,极大影响了润滑表面的液滴操控效果及其实际应用。”杜学敏表示。 针对这一挑战,研究团队构建了一种新型的智能高分子材料润滑表面(LICS),它由三种核心元素组成,分别是具有优异光热效应的液态金属颗粒、具有独特铁电效应的聚偏氟乙烯-三氟乙烯聚合物及用于锁住润滑层的微锥阵列结构。 通过光照诱导表面产生电荷,LICS能实现液滴高速、长距离、反重力、单个到多个液滴、微观到宏观尺度液滴、平面到曲面基底、开放到封闭体系的精准操控。 LICS表面光控液滴往上走(左图)和普通润滑表面液滴往低处走(右图) 单束光同时操控3颗液滴定向精准融合 光操控液滴折叠水凝胶花朵 那么,要实现液滴的精准操控,对光的强度和液滴的重量是否有要求呢? “LICS对液滴的重量是有要求的,因为不同重量的液滴带来的阻力是不一样的,但我们可以通过调整光的强度来拉拽不同重量的液滴。我们针对小至1纳升,大到1.5毫升的水滴都进行了精准操控。”杜学敏表示。 实现液滴的精准操控得益于LICS优异的表面电荷再生能力,LICS在近红外光下辐照0.5秒,可产生密度高达1280皮库每平方毫米(pC/mm²)的表面电荷,有效消除了润滑层对表面特性的屏蔽,为液滴快速响应、运动提供大的作用力;而且电荷再生性能在持续10000次近红外光开/关循环或浸泡在硅油中长达6个月均无明显衰减,这一稳定的电荷再生性能确保了LICS用于液滴操控的长期有效性。 生物医学领域应用潜力大 微流控技术因其精准与高通量的样本处理和加速生化反应的能力,被广泛应用于生物、化学和医学研究领域。相比于传统的检测技术,微流控技术把样品反应、制备、分离、检测等生化实验的基本操作集成到很小的芯片上。然而,传统的微流控系统既需要复杂的通道连接,又需要大型的设备提供动力来操控液体。 在该研究中,基于LICS的柔性与共形特性,研究人员基于LICS制作了微流控芯片,利用手持激光笔即可实现LICS芯片内的液滴快速、精准穿越芯片通道。此外,LICS芯片内的无接触、远程光驱动液滴功能,既能防液滴挥发,又无需在液滴中添加辅助液滴运动的物质,避免了交叉污染,在凝血检测等生物应用方面展现出优异的可靠性。 此外,研究人员利用LICS实时光诱导表面电荷产生的特性,还成功实现了LICS芯片内的原位细胞实时刺激及细胞响应监测。 “LICS既实现了开放体系下液滴的高效操控,又实现了封闭微流控芯片内液滴的无泵、远程、防挥发、防污染操控和生物应用,为新型界面材料和微流控体系的开发带来新思路,展现了化学和生物医学应用的潜在应用价值。”杜学敏表示。 未来,研究团队将进一步优化基于这类智能高分子材料表面液滴光操控的精准性与普适性,同时拓展这类智能高分子材料和LICS微流控芯片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 LICS微流控芯片 光操控LICS微流控芯片内液滴穿越迷宫
文章来源:麦姆斯咨询(“微流控”公众号) |